放大炒股资金 管文蔚部队和叶飞部合编,为什么陈粟首长让叶飞担任副手?_纵队_华东野战军_司令员

发布日期:2025-07-01 22:30    点击次数:58

放大炒股资金 管文蔚部队和叶飞部合编,为什么陈粟首长让叶飞担任副手?_纵队_华东野战军_司令员

作者:相忘于江湖放大炒股资金

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一共组建了12个主力纵队,但其中只有一位纵队司令员没有被授予军衔。华野历经组建和调整,先后共有14位纵队司令员(含两位继任者),其中13位都在建国后获得了上将、中将或少将军衔,唯独有一位纵队司令官因转入地方工作,错失了军衔的授予机会。

这13位获得军衔的司令员中,包括5位开国上将:第一纵队的叶飞、第二纵队的韦国清、第八纵队的王建安、第九纵队的许世友以及第十纵队的宋时轮。开国中将则有7位(含2位继任者):第四纵队的陶勇、第六纵队的王必成、第七纵队的成钧、第十二纵队的陈庆先、第十三纵队的周志坚,此外还有第三纵队继任司令孙继先和第九纵队继任司令聂凤智。开国少将只有一位——第三纵队的何以祥。而唯一未被授衔的军事主官,正是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管文蔚。

管文蔚的军事资历与华野中五位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不相上下。他是江苏丹阳人,家中有四个孩子,他排行第二。管家虽非富裕之家,但家境尚可,少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4年,年仅20岁的管文蔚在省立第三师范遇见了革命先驱恽代英,并于后来的五卅运动中历练了自己。

展开剩余80%

1926年,配合北伐军的前进,管文蔚被派往无锡,积极组织学生罢课和工人罢工,还策划破坏铁路行动,拖延军阀的兵力调动。随着大革命失败,他回到丹阳老家倪山村,发动农民秋收暴动并建立镇江县委,随后相继担任常州、金坛和无锡的县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在革命最艰难的低谷时期,管文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逆行者。1930年4月,他在无锡组织罢工时被捕。尽管戴着眼镜、外表看似文弱,但他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毫不动摇,面对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坚称自己名叫“管兰亭”,让敌人无计可施。敌人只好将他转移到苏州监狱。

然而,苏州狱方同样难以对付这位坚韧的囚徒,不到一年又将他转送到镇江一座破旧不堪的城隍庙。那里的条件极其艰苦,寒冬里只能睡在稻草上,盖着单薄的被褥。管文蔚没有被困境击倒,在组织的配合下成功越狱,可惜脚镣无法摘下,很快被警方追捕回捕,随后又被押往淮阴监狱和南京模范监狱。

1936年7月,管文蔚的命运迎来了转机。南京模范监狱内的地下党组织与他取得联系,借助当时声望很高的律师张桐的帮助,他被调往条件较好的牢房,饮食也有所改善。年底时,敌人仍未能使他开口,只得将其送往苏州“反省院”。

1937年5月,管文蔚的父亲管士霖通过丹阳县商会会长联系了超过两万家店铺作为保证人,终于将儿子从苏州反省院释放。彼时管文蔚已被囚禁七年,出狱时已33岁。

抗战全面爆发后,管文蔚带领弟弟管文彬、管寒涛在村里组织起30多人的自卫团,短短一个多月后,周边村庄如戎梅马村的梅嘉生、胡家村的胡根生、练湖东岗村的韦永义及西北乡后观村的朱廉贻等纷纷加入。

到1938年2月,不到半年时间,管文蔚已整合84个村自卫团成立自卫总团,兵力达到2.5万人,基层干部2500余人,拥有1000多支枪械,成为苏浙皖地区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民间抗日武装力量。

管文蔚在丹阳屡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民间传颂着“大家跟着管文蔚,抗日救国头不回”的口号。尽管队伍壮大,他内心却始终忐忑不安。

原因在于,他早已听闻新四军陈毅、粟裕从皖南东进多时,却一直未能取得联系。直到1938年7月,在粟裕发动韦岗伏击战约一个月后,管文蔚才最终与新四军陈粟部取得联系,陈毅任命他为丹阳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不久改称“新四军挺进纵队”。

在叶飞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抵达前,挺进纵队已在扬中筑起坚固的“桥头堡”。华野五位开国上将中,叶飞和韦国清出身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王建安、许世友和宋时轮则来自八路军(山东野战军)。叶飞的“江抗”和管文蔚的“挺进纵队”合并后,司令员的职位成为焦点。

叶飞的江抗二路起源于新四军老六团,属于正规军老干部较多,而管文蔚的挺进纵队则以地方武装为主,兵力强大。合编后,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决定由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为副司令员,参谋长为张开荆,政治部主任郭猛(陈时夫),副主任吉洛(即姬鹏飞)。

管文蔚在回忆中坦言,他的军事才能不及叶飞,但为何陈毅、粟裕会让叶飞当副手呢?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挺进纵队实力强劲,战斗力不输江抗;二是管文蔚既文能又武能,且胸襟宽广,善于团结干部;三是考虑到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及对敌顽军的威慑力。

挺进纵队下辖4个团,建国后涌现了不少开国将军。政委兼副司令叶飞一直是陈毅、粟裕麾下的猛将,1955年晋升开国上将;参谋长张开荆(即张藩)获中将军衔;政治部主任郭猛(陈时夫)后任华野第一纵队政委,1953年8月病逝;政治部副主任吉洛(姬鹏飞)后来转入外交领域。

在团级干部中,1团团长兼政委乔信明和参谋长廖政国都是开国少将;2团团长徐绪奎1940年9月战死,年仅25岁,政委何克希为开国少将;3团团长梅嘉生及参谋长张福前、政治处主任刘文学均为开国少将;4团团长韦永义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参谋长焦勇1940年12月战死,政治处主任鲍志椿后来担任东南县委书记,1944年牺牲。

管文蔚与叶飞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难得的知识分子,均曾担任县委书记、省团委书记等重要职务,都是游击根据地的奠基者——管文蔚创立了苏中镇江根据地,叶飞则创办闽东根据地。

相比叶飞等开国上将,管文蔚更擅长地方事务。他深知叶飞军事才能远胜自己,于是将军事指挥权充分交给叶飞,就像华野司令陈毅将军事指挥权交给粟裕一样。叶飞也未辜负信任,带领挺进纵队屡战屡胜。

在统战工作上放大炒股资金,管文蔚与“二李”(李井泉、李维汉)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