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炒股配资平台 丰倍生物IPO: 股权高度集中暗藏管理与合规风险,盲目扩产或难挽业绩颓势

发布日期:2025-08-09 23:49    点击次数:130

长沙炒股配资平台 丰倍生物IPO: 股权高度集中暗藏管理与合规风险,盲目扩产或难挽业绩颓势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8月7日召开2025年第29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长沙炒股配资平台,审议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倍生物”)的首发事项。

丰倍生物实控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85.4%的股权,在IPO前夕将维格生物、良友油脂等关联企业以高溢价注入上市公司并实现资金套现,同时在报告期内两度分红后仍拟募资补流2.5亿的行为曾一度引发市场热议。虽然丰倍生物在此次上会前取消了补流项目,但“一人公司”治理结构背后所折射出的内控与合规隐患仍不容忽视。

不仅如此,丰倍生物近年来业绩增长已经大幅放缓,在市场需求萎缩、欧洲市场受阻、产能利用率下滑、行业竞争加剧多重挤压下,公司募资扩产后新增产能如何消化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业绩持续下滑,募资扩产必要性不足

丰倍生物以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业务为主,油脂化学品业务为辅。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基材料和生物燃料,其中生物基材料是应用于农药、化肥、选矿、油墨树脂、纺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助剂;生物燃料主要为生物柴油;此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DD油、脂肪酸等一系列油脂化学品。

业绩方面,丰倍生物呈现出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低于同行、现金流波动较大等特点。2022年至2024年,丰倍生物扣非净利润从1.36亿元降至1.15亿元,连续三年下滑,复合增长率为-3.64%;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3.55%、13.92%、11.64%,不仅持续低于行业均值,且在2024年进一步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972万元、1.62亿元和2243万元,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骤降86.2%,盈利质量与现金创造能力大幅削弱。

丰倍生物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特别是2024年多项关键财务指标出现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2024年7月,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23.7%的临时反倾销税,导致丰倍生物对欧出口收入暴跌。生物燃料是丰倍生物核心产品之一,但2024年收入仅36,970.42万元,相较于2023年的63,900.81万元大幅下降,同时,其毛利率因出口受阻大幅承压,从11.34%下降至8.48%;产能利用率也从2023年的99.84%骤降至2024年的76.31%。

原材料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与产品销售单价的持续下降则进一步挤压了丰倍生物利润空间。丰倍生物废弃油脂采购价格从2020年的3927元/吨飙升至2022年的7155元/吨,虽然在2023年以及2024年回落至约5000元/吨,但对比报告期初涨幅仍然较大。同时,由于技术能力并不突出,丰倍生物产品销售单价呈全面下降趋势,主要产品中生物柴油配方产品的近三年销售单价分别为0.77万元/吨、0.65万元/吨和0.61万元/吨;工业级混合油各期销售单价分别为0.91万元/吨、0.66万元/吨和0.62万元/吨,销售单价合计分别为0.91万元/吨、0.74万元/吨、0.67万元/吨;生物燃料的销售单价分别为0.98万元/吨、0.77万元/吨和0.73万元/吨;油脂化学品销售单价分别为1.18万元/吨和0.98万元/吨和0.89万元/吨,利润日渐微薄。

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丰倍生物研发投入占比仅2.75%,较低的研发投入直接削弱了丰倍生物长期竞争力。我国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企业竞争激烈,卓越新能、嘉澳环保、河北金谷均有着较强的竞争实力,目前国内数家主流生物柴油企业陆续披露较大规模的生物柴油产能扩产规划,随着新增产能逐步实施落地,未来可能由于产能加速投产而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或者产能超预期投产而出现整体供需失衡,从而进一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形。丰倍生物在生物柴油中竞争优势并不突出,虽然在生物基料特别是在农化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取得一定市场地位,但由于行业门槛并不高,其较低的研发投入或难以应对未来竞争对手的冲击。

面对利润回落、产品售价持续下滑、毛利率下降等多重不利因素,丰倍生物并未选择在研发上大力倾注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反而选择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企图通过规模效应摊低成本。在取消补流项目后,丰倍生物拟募资的7.50亿元主要是用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项目扩大产能。上述文章中已提及,其生物柴油产能利用率已经大幅下滑,工业级混合油产能利用率虽有所上升,但该产品不仅毛利率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还可能业绩无法持续增长甚至下滑的风险。同时,在目前主流生物柴油企业陆续扩产、出口减少的背景下,行业已开始面临一定供需失衡风险,丰倍生物选择大举扩产,未来产能消化或难以得到保障。

股权高度集中,内控或存缺陷

除发展面临的多重问题外,丰倍生物的内控风险也不容忽视。

从丰倍生物股权结构来看,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实际控制人平原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根据招股书,平原直接持有59.78%的股份,另外通过众和商务和福倍汇盈分别控制16.94%、8.68%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85.4%的股份,牢牢把控着公司发展命脉。

这种“一家独大”的治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可能提升效率,但由于缺乏制衡机制,而暗藏决策专断、利益输送等风险。若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股地位,在经营决策、人事及财务等方面进行不当控制,可能会损害公司经营和其他少数权益股东的利益。平原家族早期通过维格生物、良友油脂独立开展废弃油脂业务,与丰倍有限形成直接竞争。2018-2019年收购后虽名义上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但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病。良友油脂由李寅和魏良分别持股70%和30%,其中李寅所持70%的股权实际为平原所有,在完成维格生物收购后,该笔交易使平原入账3365.6万元;维格生物则由平原配偶韩琳琳与魏良分别持股70%和30%,完成收购后,该笔交易使韩琳琳入账70万元。2019年1月,丰倍有限还以509.23万元收购了平原和韩琳琳持有的福之源100%的股权,夫妻二人再度入账509.23万元。通过将关联资产注入丰倍有限,平原夫妻不仅扩大了丰倍有限资产规模,还成功套现约3944.83万元。

不仅如此,在2022年和2023年,丰倍生物还进行了两次现金分红,合计约3114万元,按其85.4%的持股比例测算,这两年的分红中,平原获得约2659万元。在负债较高、货币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两次进行分红,且此前曾有募资补流计划,一度引发了市场关于其资金分配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向实控人输送利益等方面的质疑。

申报材料显示,丰倍生物最初的募资计划为10亿元,但在最新招股书中已缩水至7.5亿元,主要就是取消了2.5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上市公司“分红后募资补流”的行为曾引发市场巨大争议与监管层面重点审查。丰倍生物股权高度集中,且原补流占比达25%,主动取消补流项目,或为规避监管审查取得IPO上会契机。但此举却反而加剧了市场质疑:既然2.5亿元补流项目可以直接砍掉,那在申报初期设置补流项目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合理性,公司彼时真实目的究竟为何?

上述事项充分折射丰倍生物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会为实控人侵占公司利益提供了一定便利。不仅如此,丰倍生物在内控管理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内控隐患。在申报材料中,丰倍生物声称内部控制有效,但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却默许配合客户进行资金通道操作,且未披露相关事件。据已撤回申报材料的久易股份披露,2019年久易股份为获取银行贷款,通过受托支付将870万元经丰倍生物账户转回。尽管久易股份辩称“资金实际用于采购原料”,但该操作明显违反《贷款通则》第十九条关于“借款人应按合同用途使用贷款”的规定。

违规转贷可能会涉及到体外资金循环以及财务舞弊风险,丰倍生物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反映出公司可能在合同管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漏洞,需要市场高度警惕。

如果丰倍生物财务内控存在不足,其经营风险相较于其它企业会更大。丰倍生物存在较多个人供应商,相较于公司供应商,个人供应商更容易存在供应不稳定、缺少资质、进行利益输送、商业贿赂等的可能,使得其成为IPO审核中关注的问题。虽然丰倍生物个人供应商较多是由于废弃油脂来源分散性质导致,符合行业情况,公司亦在问询回复中表示制定了采购流程管理制度、供应商筛选及管理制度、付款制度等,但从其配合客户转贷来看,其内控体系难言有效,不能排除公司是否会存在个人卡收付、支付成本费用进行体外资金循环等行为,从而实现虚构业务、规避税务、调节利润等目的。

对于丰倍生物最终能否顺利过会乃至发行上市长沙炒股配资平台,市鉴将持续关注。